《生命之水》校本课程纲要(204)
《生命之水》校本课程纲要(204)
《生命之水》江苏省天一中学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基本情况
l 主讲教师:蒋俊
l 课程类型:科学素养类
l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二年级
l 授课时间:一学期
l 总课时:10课时
l 其他要求:
二、课程简介
开设课程缘由:
水是生命之本,是维护自然环境、减轻贫困和饥饿的关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安宁是不可或缺的。2005年至2015年为联合国“生命之水”十年行动。首要目标是通过十年的努力履行国际承诺,推动水及与水有关问题的解决。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人口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峰值,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利用量,缺水问题尤为严峻。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当务之急。公众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体,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条件。提高公众、尤其青少年的参与意识,根本途径是开展水教育活动。
课程基本内容:
课程内容涵盖了有关水利专业中水利工程介绍、水历史、水文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人水和谐相处哲学观等基础知识。
1.了解——世界上的水问题
2.关注——人与水的和谐发展
3.关心——生态用水问题
4.观察——身边的水问题
5.体验——水的重要性
6.思考——人与水的关系
7.分析——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8.讨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和途径
9.参与——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满足于了解,要注重实际行动
10.宣传——如何实施水资源保护行动。
教学目标:了解水利基础知识,了解中国、世界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以及水与自然的哲学观等。
二、课程目标及内容
1.课程目标:通过学生喜欢的科学实验、文献查询、社会考察、专题研讨、科普宣传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自身体验认识和感受水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水问题;帮助学生获得人与水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一分力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
具体内容 |
第1课时 |
走进地球水世界(生命与水、社会发展与水) |
第2课时 |
中国水资源(河流、湖泊、湿地、冰川、地下水、海洋) |
第3课时 |
中国水利工程(古代水利、现代水利) |
第4课时 |
合理用水 |
第5课时 |
水资源利用与节约、开发与保护、开发与创新 |
第6课时 |
节约用水 |
第7课时 |
人水和谐(水害) |
第8课时 |
人水和谐(饮水安全) |
第9课时 |
人水和谐(用水护水) |
第10课时 |
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 |
3.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课堂讲授、科学实验、文献查询、社会考察、专题研讨、科普宣传等。
4.课程评价:完成一篇关于映天湖 (或其他水塘或水域)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可以以下某一方面为主:水量变化、水利设施、水质变化、与周围居民生活的关系等。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