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管理之我见
食堂管理之我见
食堂管理之我见
——江苏省天一中学食堂管理小组董三
“学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而学校食堂不仅只是提供给学校师生饮食服务,以满足其必需的营养需求,更要有食品安全保证,以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既要师生吃得满意,还要让师生吃得放心。
用餐时间过度集中导致单位时间生产强度极大,食品安全风险骤然集中;学生口味千差万别、嗜好各有不同而导致必然的多种类原料买、贮、切、烧等工序,食品安全隐患系数增加;食堂经办中,“人、机、料、法、环”等各个要素,一有不慎,将导致无可挽回的损失。
如何避免?
我们在学校高标准严要求下,持续多年成功经办食堂。我们认为,食堂如以食品安全为轴心,以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落脚点(即以师生满意为关注焦点),通过日常细致、踏实的经办实践,食堂是完全能办好的。
下面,就以食品安全为轴线,阐述一下我们的心得。
一、安在全上
“食品安全”是系统工程,从农田到餐桌涵盖多个产业和监督部门;“食品安全”又有细微处出隐患的特征,从设备设施、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员工健康、环境卫生、操作卫生等,任何一个方面都存在众多的控制点,任何一个控制点未受到良好控制都可能引发连锁反映。
因此,食品安全工作要做好,必须得做“全”。
首先,必须要有食品安全统领全局的意识,一切投入、一切成本控制、一切制度、一切利益,只要与食品安全冲突的,我们永远只能选择食品安全。如果没有这个全局意识,学校不给这个坚强支持,必须要添的设备添不了,必须要裁的人裁不了,必须报废的物料报废不了,食品安全就难以为继。
其次,从生产场所、功能设置、设备设施等基本建设,人员配置、操作规范、采购规定、货物贮存、不合格控制、健康管理、岗位卫生要求和卫生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菜单制作、采购检验、环境卫生、操作卫生、关键控制点等日常要求,要将涉及食品安全的所有要素全盘考虑。只有硬件不缺,软件不弱,管理不乱,才能使得食堂各项工作有序运作。
食堂管理者既使有食品安全压倒一切的魄力,没有对食品安全全面的掌控能力,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难以高水平维持。
二、安在实上
管理者的能力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制度的落实上,体现在落实纠正措施的效率上,体现在将隐患的真正根源深刨穷追、不放过一个缺陷的扎实作风上。
食品安全和食堂其它工作一样,是一件实打实的工作,没有真抓实干的劲头,是很难做好的。
就是冰箱这样的不起眼冷冻冷藏设施,虽然有了操作规程,但没有教会使用正确使用,也不查看使用的规范程度,就可能存在问题——生品、半成品、熟品有没做到生熟分开存放?是怎样做到生熟分开存放的?各自温度应调到多少?怎样保证的?热半成品冷藏前有没有完全冷却?放在冰箱里是交叉存放还是可随意垒放?一盘食品最多放多少,一冰箱食品又最多放到什么位置?
这些内容,操作者有没有受到培训,培训后其能力有没有得到认可?有没有随机检查,以避免操作者失误?
就我们的检查工作来说,晨查、午查、夜查、收工检查、操作现场检查,是日复一日不间断;收放假检查、每月例查等,直接与奖罚挂钩。即使员工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仍然不松懈,长抓才能长效。
三、安在严上
食品安全在细微处出问题,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我们的员工都来自农村,刚入职时卫生意识都很淡薄。年长的缺少文化和素养,年少的又太小不稳重。于是,没有一个问题解决了就一劳永逸的,基本上隔上一段时间就要重犯,甚至部分员工、部分岗位经常有问题。
员工的素质就那样,一个好习惯被带坏只需要一下子,一个坏习惯改好却要重复好几趟,甚至十几趟都还留有尾巴。诸如随地吐痰、正确穿戴工作衣帽、勤洗手消毒、如厕更衣等,三番五次地讲后,仍是没有形成好的习惯。
怎么办?
是尊重其传统、听之任之,或者严厉处罚、甚至赶走员工、让工作停摆,都很难达到整体的工作目标。
事事要有标准,培训了、讲解了、要求了,则这个人就要担当对应的责任。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通报,再有重犯就执行纪律条例。对于食品安全的关键控制点,更是不容挑战。开专题会、开分析会、开讨论会、开学习会,将不足和错误纠正了还要严密监测以免重犯。
只有这样,错误不放过、隐患不漏过、事事都逗硬,才能形成严谨的工作氛围、才能真正纠正员工的不良卫生习惯,食品安全才有牢固的基础。
四、安在规上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无纪律难以成组织。有着百多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员、十余个岗位的食堂,当然也不例外。
食堂制度必须涵盖安全、卫生、人事、培训、考核、财务、资产等规定,另外,约束管理者的制度也不能遗漏;食堂规范从菜单设计、采购、采购验收、仓储、货物领用分发、荤素菜分拣加工、烹饪、装置、清洗、消毒、留样、不合格品控制、标识等操作规范,要将食堂全流程都覆盖。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做事有标准、改进有方法,食堂的任何一件事有法有依、有章有循。这样,才能尽量避免有漏洞。
比如在荤菜使用上,制定鲜荤和半成品不隔夜、冻荤不超过48小时,再在菜单设计、货物申领、烹饪加工、冰箱管理等环节设定细则,道道工序把关,及时消化,自然能将食物自然变质的隐患降到最低程度。
五、安在细上
细节是魔鬼,而食堂就是细节组成的。制度规范的完善程度,生产流程的规范程度,员工培训的细致程度,加工操作的细心程度,检查监测的细密程度,就是食品安全的保证程度。
食堂的细节在哪里?从我们的操作规范就可见一斑:
洗手消毒:7大时机、6个步骤、250ppm有效氯浓度作用30秒,就连搓手有规定了6手势;冰箱内冻荤48小时保质,36小时提醒;蔬菜必须经过农残验收合格方可收;熟食间、操作间和分拣间的毛巾都不同,且需在100ppm有效氯浓度的消毒水中浸泡消毒。
六、安在心上
操作者素质的差异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按章办事时是自觉按照规范来操作,还是被逼着才执行。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是粗暴的命令员工做事,还是让员工心悦诚服、自动自发地做事。
食堂的所有工作,都是在管理者的策划、指挥、管制下,最终由员工操作出来的。要安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自然对员工规范多、标准细、要求高、管理严。但员工原本素质特别是卫生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并不高,食堂给得起的薪酬也不具有吸引力,哪如何才能打动员工呢?
唯有关怀员工,并使其在工作中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成就、感受到进步、感受到有保障,才能让员工有向心力。特别是骨干和关键岗位。
食堂管理者冷冰冰地对待员工,员工就会冷冰冰地对待工作。我们日常注重与员工的平等交往,闲暇经常与骨干交流沟通,有进步的员工立即表扬,有待改进的员工及时鼓励。犯错误的员工更要细心对待,对于非致命性错误的员工,要包容但不纵容。询问其工作思路、查证其工作方法、了解其工作顾虑,然后予以解决:或培训其技能、或告知有该项要求的原因、或尽量帮助消除其顾虑。不仅让其知道要这样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更重要的是他拥有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员工思想无包袱、心理没负担、成绩有肯定、生活有关心、收入有长期保障,用心做事,自然而然。
总结几年来的经办食堂体会,特别是在达成了上述六项的时期,大事情基本绝迹了,都让员工办好了。天天都是一些小事情,但小事情也关系到大安全,更加考验管理者的经办能力。紧紧事能成,松松很快垮。唯有一丝不苟地执行既定规章;唯有持续不断地检查、监督、分公司析、改进;唯有不断自加压力,多吸收业界的新知识,才能让食堂越办越好,才能使就餐者的身体健康、使师生的愉悦学校生活得到保障,为学校高水平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2009年11月15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