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海外学子回校拍“舌尖风”微纪录片
昨日凌晨4点30分,天一中学食堂迎来了几位在美国、加拿大求学的学生,他们组队到母校拍摄微型纪录片——早面,“知识慢慢会遗忘,生活却终生记忆。我们想把关于这碗面的记忆制成影像,记录下来,作为我们独有的母校回忆。”团队主创人员大部分来自天一中学国际部2013届AP(2)班,聊起创意,制片人董翔宇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无锡日报》今年3月刊登的《你的“母校符号”是什么?》一文,“文中提及的早面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在国外看书、写作业、做论文到深夜,饿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母校这碗面。尝试过自己煮,但都不是学校这个味道。”董翔宇称自己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主儿,好奇学校的面为什么会这么好吃?为什么大家毕业后会怀念这碗面?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本月15日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抓住一个天一毕业的人问他最怀念天一的什么,百分之百打包票他会说:早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真想找几个人去后厨拍个纪录片一探究竟。”微博一发出便获得了一众好友的响应。在与同学进行了一轮头脑风暴后,纪录片的雏形在她脑海中成型。短时间内,编剧、导演、摄影、主演和收音师都集结完毕。16日与校长联系,校长很快回复,“好的,来前预约我。”“没想到这么快搞定。”小伙伴们跃跃欲试。
昨日,在放暑假的董翔宇一行来到学校,开始了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开头便是国际部毕业班学生扔帽子,以倒叙的形式讲述天一的这一碗早面。“早晨四点食堂师傅就开始忙碌起来,熬汤、烧浇头、熬辣油、做大排……当时天还未亮,灯光有些不足,但总体上画面都达到了预期效果。我们计划片子时长6~10分钟,尽早剪辑出来,一解在外学子的思念。”摄影徐昊川信心满满。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