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组聚焦课堂通讯稿
10月27日,我校如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活动”。高中英语教研组围绕“如何在语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主题,开展了现场观摩、专家点评、微讲座等系列活动。
来自江苏省海门中学的郭鑫钰老师、江苏省淮阴中学的魏平老师与我校田翠云老师就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三Unit4 Rea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进行同课异构,呈现了风格各异,又都具有先进教学思想的精彩课堂。田翠云老师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重构文本,引导学生围绕人工智能深入地思考问题,既紧扣文本,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整节课设计不落窠臼,层次分明,体现了自主性和思辨性。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和表达的空间,促进学生能最后能基于所学所思顺利地进行迁移创造活动。
海门中学郭鑫钰老师从课文标题入手,带领学生切实关注文本的修辞手段、篇章结构、主题句、衔接句、行文顺序等。郭老师不仅关注了文本的内容,也引导学生关注了文本特征,在循循善诱中,自然地总结了阅读方法,体现了“授人渔”的教学思想。整节课学生阅读和思考时间充分,最后师生共同探讨了如何合理对待人工智能,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淮阴中学魏平老师导入巧妙,并以问题驱动,以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寻文本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写作技巧、关注作者态度等;通过及时追问、平等对话,充分的沟通和鼓励,使学生处于非常自然的阅读、思考和表达的状态;通过关注课本的图片及“采访”活动,巧妙地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辩证地思考关于人工智能的更多方面。
无锡大市教研员徐静芳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徐老师高度肯定了老师们的基本功和教学智慧。强调了教学设计要重视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提出了五个问题:如何把握语篇教学的深度和高度,如何利用多模态的语篇资源,如何通过语篇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并给出了五个“求”的建议:求真,即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求新,即深刻领会新课标;求实,即文本解读要到位;求活,即教学思维要灵动;求变,即教学方法要转变。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伊娜教授肯定了我校同课异构的活动形式,并结合三节课做了题为“如何在语篇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讲座。张教授指出要重视语篇的价值和意义,关注科普文章的文本特征和语言特点,利用好语篇资源;实现语篇教学中的深度学习,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提高,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互动,进一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内化语言文化知识,形成新的观点和见解;找到深度学习的路径,要抓住“主题”、“语篇”、“活动三个关键词”。从作者角度和语篇教学的角度探寻主题意义,实实在在地落实育人目标。注重”主题意义”的探寻过程、保持主题意义的开放性并要避免“主题意义”的虚化和泛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拥抱课堂上出现的“始料未及”和“荒诞不经”,激发学生真正的思考,促进课堂教学相长。张教授再次强调了依托语篇的重要性和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出活动要有整合性、关联性和层次性。特别提醒教学要从文本走向读者,从知道走向悟道,从理解走向表达。
精彩、多元的课堂和天一学生扎实的综合素养给在场的专家老师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张教授深入浅出、高屋建瓴的讲座也为一线老师们解答了很多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帮助老师们结合真实的课堂进一步理解领会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聚焦课堂,我们共聚一堂,我们收获满满,期待着明年再聚!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