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探航

教海探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教海探航>最新动态>详细内容

语文组第十七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研讨”报道

发布时间:2021-10-28 点击数: 【字体:

       10月27日,全国第十七届“聚焦课堂•生长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天一中学举行。这次活动由于疫情的影响,采取了线下授课和录播相结合的方式。

       本届“聚焦课堂”活动的主题是“生长课堂”,“生长课堂”强调“课堂是一种生长”,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生成性和过程性,语文课堂立足于情境的创设、主任务的设计、文本的发掘、构思的创新、启发引导的适度、双边探讨的和谐来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研讨。

 

 

27日的活动,首先由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中心主任穆军老师主持。穆老师致欢迎词后,大致介绍了天一中学高中语文组及语文教学的情况,并介绍了本次天一中学聚焦课堂“生长课堂”的理念,以及群文阅读教学和新课标任务群教学的关联。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3节教学观摩课(江苏省天一中学吕超老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韦唯老师以及南京金陵中学陈可人老师),开课内容为《登泰山记》《游惠山记》《湖心亭看雪》群文阅读。

       吕超老师的课以《无锡日报》将要开展“大美无锡”征文比赛为任务情境,以三篇写景散文为抓手,引导学生自主写作片段,并从三篇文章中寻找借鉴点,颇有启发性,探索性和主动性。文本分析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老师的引导作用有效促成了课堂的生长、生成。

     

   

  李韦唯老师的课从旅游社推出“古人游”这一情境入手,将自己作为游客,对三组同学推出的古人游方案推介进行选择,巧妙设境,讲解生动幽默。点拨到位,循循善诱。尤其情境化的角色设置让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更有了深入理解!

 

 

  陈可人老师的课从《登泰山记》《游惠山记》两文的细微差异入手,抓住“登”“游”两字的不同,分析文本中的不同景色,勾连课内外背景,体味人物赏景时的不同心境。同时,抓住三篇中的“雪”,让学生依据对于文本的理解填上一字,考察学生对于文本的个性理解。一字立骨,扎实透彻。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专家讲座,首先是无锡大市李欣荣老师对三节课进行点评。李老师从四个层面与大家进行交流:首先,他指出情境任务应与文本贴合,现在很多教师设置的外贴式任务无法深入文本,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多从文本内生式任务处思考。其次,他提到了当下任务型课堂任务无法贯穿始终的现状,认为任务是支架,但不仅于支架。再次,他提出评价新课程最重要的维度是学生能否动起来。最后,他提示大家要注重评价的设计,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来自无锡市教育科研究院张春华院长做了题为《群文阅读的设计与实施》的讲座。张院长从为何建“群”、怎样建“群”、群文阅读样态和群文阅读需要明确的单元意识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策略。张院长认为群文阅读教学也要具备单元意识,注重选文的关联性。张院长还指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和任务群教学好比初生的火车,鼓励我们继续探索之路。张院长声如洪钟,激情澎湃,让与会老师无不动容!整个讲座下来,干货满满,让老师们获益良多!

 

       

       最后,穆老师作出了总结,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至此,2021全国第十七届“聚焦课堂•生长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全部结束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有很多收获,现总结如下

1、本次活动,面向全国,来自多个省市的老师参与上课、听课、评课,提升了活动品位。

2、全组老师参与了磨课、研讨,大家出谋划策,群策群力,研讨气氛浓厚。聚焦课堂成了全组老师学习、提升、钻研的一个极好的契机。

3、我们的学生思维活跃,开朗大方,发言踊跃,声音洪亮,知识面广,思维开阔,答问精准,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赞扬。

4、聚焦课堂好比一个战场,语文组把它视为培养青年老师的一个重要契机。第1—17届聚焦课堂的上课老师,均在原有基础上大踏步前进,成长为一线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这是聚焦课堂的重大价值和意义之一。

5、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全组教师都意识到要加强对文本的个性化研读,教师只有先“练好武艺”,才能教好学生。

6、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真正方法是提高课堂质量,多年的聚焦课堂在这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

7、借此次盛会,我们为教研组、天一中学、无锡作了宣传,让更多的老师将天一的声名传播出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