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全国“聚焦课堂·三注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语文分会场
第二十届全国“聚焦课堂·三注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语文分会场
11月22日,第二十届全国“聚焦课堂•三注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天一中学举行。 本届“聚焦课堂”活动的主题是“三注重课堂”,“三注重课堂”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生成性和过程性,语文课堂立足于情境的创设、主任务的设计、文本的发掘、构思的创新、启发引导的适度、双边探讨的和谐来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专题的教学研讨。
22日的活动,首先由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穆军老师主持。穆老师致欢迎词后,大致介绍了天一中学高中语文组及语文教学的情况,并介绍了本次天一中学聚焦课堂“三注重课堂”的理念,以及本次教学主题选择和新课标任务群教学的关联。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3节教学观摩课(江苏省天一中学陆雨婷老师、厦门双十中学的李婧老师以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张艳慧老师),开课内容为“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陆雨婷老师的课以《蓓蕾》杂志“落笔风雨”栏目面向同学们征集文章为情境,请同学们观察秋天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动完成文章,设计辨析AI写作、活动二学习作家用词和修改自己写作中的用词三个环节,指向词语的比较、辨析以及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颇有启发性、探索性和主动性。依据课标,深入探讨分析,与当下大热的人工智能相结合,激活学生的思维,老师的引导有效促成了课堂的生长、生成。
李婧老师的课从“我说校训”这一情境入手,将自己作为校训推介官,基于天一中学彰显教风、学风和校风的“诚”字校训,向来宾介绍天一中学校训“诚”字的内涵。活动一以形索义,认识汉字的字形之美。活动二梳理义项,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绘制词义脉络图,归纳总结字义之丰。活动三引入“信”和“诚”进行比较,辨析探究“字蕴之深”并化身推介官向来宾介绍,巧妙设境,讲解生动幽默。点拨到位,循循善诱。尤其情境化的角色设置让同学们对这篇文章更有了深入理解!
张艳慧老师的课从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入手,引导学生研究思考“双向奔赴”“情绪价值”“显眼包”“搭子”“多巴胺”“质疑理解成为”六个新词语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哪些帮助,其次结合2023年文体界的重磅热点村超以及村BA的相关文段,分析是哪些词语使针对“村超”的分析高大上起来,最后分析词语对文段语言风格的影响,充分依据学情,生成性强。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专家评课及微讲座,来自盐城中学的李仁甫老师先对三位授课教师的课堂进行点评。李仁甫老师指出陆老师的课堂是充满生成和生长的课堂,教师引领得法,重视学生的领悟。李老师的课堂则是学力生长型课堂,是一节有胆识的课堂,返璞归真,脱去了花里胡哨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完成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任务。张老师的课堂知识广阔、备课充分,课内课外相勾连,体现出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学养与眼光,充实实在。同时,李仁甫老师也针对三位老师的课堂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如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深挖追问,一些关键概念要做足文章,阐释到位,避免误区,备课时要重点突出,在价值上予以有效适时引领。
点评后,李仁甫老师为大家做了《寻找课堂教学的燃爆点》的微讲座。李老师从课标依据出发,在上位层面指出新课标落实任务——安排活动——配置情境的要求,提醒大家时时警惕“做空课文”。同时也给予建议:应在课文里找到一个“燃爆点”——它既可以“点燃”课文本身,又可以“向外”爆炸,同时还能使“爆炸的碎片”落到课文里。在理论指引之外,李老师还以自己《各言其志》《登泰山记》《幽梦还乡》等课堂实录为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在座老师们理解“燃爆点”之于语文课堂的多向性、简约性、贯串性、创新性、情境性、留白性等重要作用,带给在座老师巨大的启发思考。
最后,锡山区教研员李媛媛老师作出了总结,高度评价了本次课堂的选题和重大引领意义,为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至此,2024全国第二十届“聚焦课堂•生长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全部结束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