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论文 | 获奖情况 |
1 | 朱天愉 | 统编版高中语文鲁迅选文“1+X”跨媒介阅读策略探究 | 特等奖 |
2 | 赵方方 | 合理设计问题串,构建CTI教学模式 | 特等奖 |
3 | 王亦周 |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 | 特等奖 |
4 | 黄文婧 |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特等奖 |
5 | 陈文天 | 例析电磁场问题中的正则动量方法 | 特等奖 |
6 | 李昕 | 基于新课标下物理核心素养 培养的中学物理教学探讨 | 特等奖 |
7 | 张美玲 |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化学竞赛教学策略研究 | 特等奖 |
8 | 徐苏萌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中科学思维类习题内容分析——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为例 | 特等奖 |
9 | 戴佐倩 | 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 特等奖 |
10 | 张宝 丁轶娟 | 大概念视域下项目式教学四维策略--以“综合探究”课为例 | 特等奖 |
11 | 杨敏嘉 | 浅谈“文史互证”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特等奖 |
12 | 刘潇 | 让“我们”浮出水面——基于“三注重”理念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 一等奖 |
13 | 汪秀琦 | 把握“文体特性”,改进诗词教学——浅谈《沁园春·长沙》作为“词”的独特性 | 一等奖 |
14 | 卜雨露 | 宴饮描写: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解读传统家庭伦理背后的“情理精神”新视角 | 一等奖 |
15 | 孙林 | 大单元教学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制定 | 一等奖 |
16 | 金迪 | 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中学生数学学科能力调查 | 一等奖 |
17 | 叶霞 | 在高中英语非故事类文本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实践 | 一等奖 |
18 | 周高峰 | 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际研究 | 一等奖 |
19 | 阮雪璠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综合技能板块教学研究 | 一等奖 |
20 | 吴捷 | 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衔接研究 | 一等奖 |
21 | 孔玉寒 | 原电池迷思概念转变的有效教学策略 | 一等奖 |
22 | 董文慧 | 高中阶段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 | 一等奖 |
23 | 王富生 | 数字化技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 一等奖 |
24 | 李翔 | 关于生物膜相关概念的浅析 | 一等奖 |
25 | 王烨欢 |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数据的计算”一课为例 | 一等奖 |
26 | 何钰婷 | 高中地理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研究 | 一等奖 |
27 | 曹丽婷 | 立足学生发展之本位 多维畅通教学评环流 | 一等奖 |
28 | 毕静 | 大概念统领下单课教学的有效构建 | 一等奖 |
29 | 陈俊维 | 创新历史教学路径,弘扬民族家国情怀 | 一等奖 |
30 | 白雪欣 | 具体类型的成长型思维在高中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 一等奖 |
31 | 李阳 | 把握文体特征,理解演讲稿的针对性——《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联读教学 | 二等奖 |
32 | 耿琴 | 现代汉语委婉语探析及其教学建议 | 二等奖 |
33 | 胡春茹 | 文本细读视域下的苏词“豪放”之风——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 二等奖 |
34 | 田灿灿 |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 二等奖 |
35 | 郑高爽 | 初等数学教学中几何变换思想的渗透 | 二等奖 |
36 | 施宇涵 | 基于整体观的教学问题链设计 | 二等奖 |
37 | 戴亚娟 | 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二等奖 |
38 | 廖雍桢 | 创伤理论下《无声告白》中的童年创伤与复原 | 二等奖 |
39 | 孙亦瑾 | 基于思政理念的高中英语课程优化研究 | 二等奖 |
40 | 印加 | 发散性思维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 二等奖 |
41 | 沈子彦 |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 二等奖 |
42 | 陶钰鑫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 二等奖 |
43 | 周一凡 | 杆模型及其变体的静力学分析与启示 | 二等奖 |
44 | 徐婷婷 | 科普前沿新材料——金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简介 | 二等奖 |
45 | 鲜于般若 | 超分子化学在要去递送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二等奖 |
46 | 郭天祥 |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例 | 二等奖 |
47 | 李刚 | 发掘潜能 绽放思维之花——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探究 | 二等奖 |
48 | 邢玉萍 |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 二等奖 |
49 | 颜向菊 | 问题串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 二等奖 |
50 | 周畅 |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让编程教育不再必要 | 二等奖 |
51 | 李梅 | 基于“三新”背景谈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实施 | 二等奖 |
52 | 琚常平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学教育 | 二等奖 |
53 | 蒋可慧 | 张仃山水的墨法及其审美微探 | 二等奖 |
54 | 安焱 | 以成长型思维引领高中篮球教学的路径探索 | 二等奖 |
55 | 华予彤 | 心理课堂的教学反思 | 二等奖 |
56 | 胡雪敏 | “三注重”理念对现代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启示 | 二等奖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