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学术沙龙>详细内容

精研蓄能促成长 扬帆致远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06-30 点击数: 【字体:

精研蓄能促成长 扬帆致远启新程

——我校成功举办2025届高三骨干教师赋能培训

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我校于6月20日至21日专为2025届高三骨干教师组织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赋能学习活动。

凝心铸魂强信念,固本强基护平安。培训在陆校长热情洋溢的开班讲话中拉开帷幕。他充分肯定了高三团队在高考工作中的辛勤付出,并勉励教师们利用接下来的宝贵时间静心学习,不断蓄力“充电”,更好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奠基、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区红十字会专家带来的“应急救护及健康科普”实操培训,系统教授心肺复苏(CPR)、AED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及创伤止血包扎等核心技能,重点强调“黄金4分钟”抢救原则。师生现场演练胸外按压、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操作,强化了突发事件下的自救互救能力,为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安全筑牢了基础防线。

启智育能循规律,跨界融合探新途。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建中教授在《青少年创新能力从哪里来?——问题导向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之路》专题报告中指出,问题导向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PBL)是激发青少年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青春期的大脑具有超强可塑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期。项目化学习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驱动性问题(如“设计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经历探究、合作与实践过程。例如,STEM课程《桥世界》通过分析桥梁结构、材料力学和工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概念并锻炼批判性思维。研究显示,创新思维需结合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并依赖多巴胺驱动的“新奇感”和积极情绪体验。教育者需遵循脑科学规律,利用青少年好奇心强、冒险精神突出的特点,通过PBL模式将知识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讲座为教师们拓展教学视野、探索未来教育创新路径提供了重要启发

深化反思研究,赋能专业发展。培训第二日聚焦于经验沉淀与前沿探索。上午,各学科备课组长带领团队对2025届高三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度反思并组织教师共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分析报告这一过程不仅是经验的总结,更是智慧的碰撞与升华,有力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水平的提升下午,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院长方伟教授带来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精彩报告。方院长结合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展示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智能评价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讲座激发了教师们探索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热情,为迎接未来教育变革做好了知识储备

本次培训精心设计,内容紧扣教师核心能力发展需求。从健康守护到跨学科教学创新,从深度反思到人工智能应用,既关照当下,更着眼未来活动为经历高考奋战后的高三骨干教师提供了一个充电赋能、交流提升、展望未来的优质平台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新的起点,持续精进专业素养,积极拥抱教育创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1 1

IMG_20250620_141543 IMG_20250620_141543

IMG_20250620_091157 IMG_20250620_091157

IMG_20250620_093510 IMG_20250620_093510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