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教育

资优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资优教育>家长学校>详细内容

朵儿成长两三事

发布时间:2022-05-25 点击数: 【字体:

朵儿成长两三事

当收到老师发的通知《关于开展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故事征集活动之后,很激动!终于等到这样一个难得的可以梳理孩子教育成长的机会,但苦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太清楚怎么才能准确真实地把我们和孩子的故事讲述出来,还原一家三口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很担心自己讲得不好,让原本有滋有味的家庭生活变得索然无味,所以从知道故事征集开始,就很认真地在考虑,但迟迟无法动笔。面对日渐临近的截止日期,内心深处真实的冲动一次次告诉自己:我想把我家的育儿故事写下来。一说起孩子,我的眼中是发亮的,我知道自己喜欢孩子,更喜欢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感觉。面对心中的蠢蠢欲动,我拿起笔来。

   我和先生都属于晚婚晚育,女儿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女儿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有了女儿家里的事多了很多,快乐也翻倍了很多,在孩子刚刚出生的一段时间,我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身边熟睡的宝贝,感恩上天给我一个这么可爱、健康、活泼的女儿,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我要把最好的给孩子,让她长成自己希望的样子,我会默默陪伴她、祝福她……

1. “最好的”未必是“最适合的”

记得女儿在幼儿园的时候,会因为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用手拍打自己的头,嘴巴里还念念有词“我是不行的,我真笨”。很多次我用很正式的口吻很严肃地对她说“孩子,你很优秀,你表现得很不错”,但孩子压根听不进去,就是重复着“我是不行的,我真笨”这句话,随之而来的是嚎啕大哭为此我焦虑失眠,不知道自己在养育她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果断地报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父母培训班《爱与规则》学习如何做父母。在学习逐渐深入之后,我明白,一方面,自己是在孩子3-5岁探索时期由于担心孩子摔着绊着没有充分放手让孩子探索,残忍地剥夺了孩子“试错”的机会,再加上自己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孩子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导致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接触到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经常给孩子讲这些优秀的哥哥姐姐们的故事,孩子一开始非常开心,下定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然而,这些优秀的典范却是遥不可及的“天花板”。

因此,我们忽然有了一番领悟,那就是“最好的、最棒的、最完美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而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孩子找到最适合的,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在孩子面前“示弱”,给孩子赢得父母的机会。

     2.无处不在的理性思维

先生很爱女儿,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一有空就会抱着不太会走路的女儿出去转悠。看到夕阳西下,爸爸说:“太阳公公下山了”,女儿很自然地接上一句“月亮婆婆上山了!”爸爸很惊讶刚刚学会说话的女儿有如此强的类比能力!我总会以“爸爸陪伴多的女儿聪明!”,让先生多陪孩子玩,而先生也是乐此不疲地带着娃疯玩。他们从小到大玩的游戏很多,比如先生一说“大—夫”,女儿就乐颠颠地拿着听筒和温度计给爸爸看病;或者听到朵说“我被大石头压住了”,就知道一定是爸爸压住朵的腿和她玩呢!先生在女儿小时候专门将《小燕子穿花衣》这首歌改为“查朵朵,乖宝贝,按时吃饭按时睡,唱歌跳舞她样样会,做个懂事的乖宝贝”。

再大一点,爸爸带着女儿打乒乓、打排球、打篮球、游泳……。女儿小学六年接放学一直是先生负责的,孩子总是很骄傲地说“妈妈,我喜欢和爸爸乘电动车!当汽车在堵车时,我们一路畅通无阻…,我们还有专门的电动车之歌呢!‘不要逼我刹车’…”,接下来就是父女俩的哈哈大笑,只有他们懂的快乐。

“爸爸是天生的育儿专家”,这句话,我深信不疑。爸爸用男人的思维方式和粗线条带娃的方式会弥补妈妈过于精细和琐碎的教育方式。归纳与类比的理性思维方式直接讲给孩子听,孩子不一定能听得懂,而且还会显得过于教条。通过游戏引导孩子学会归纳、类比,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在实践中体验爱心、责任心

女儿从小就喜欢养各种植物和动物,从各种各样的小花小草到番茄、辣椒、大蒜、黄豆芽,再到小蝌蚪、小鱼、小乌龟、蚕宝宝还有猫……。由于家里的猫传染猫藓,被送人了。女儿很失望,切切地问我:“妈妈,我们家还可以养什么小动物?养鸟行吗?”我想一想,点点头和孩子约好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买鸟。为了养鸟,孩子提前两个月开始做功课,查阅资料最终决定养珍珠鸟。在第二年的春天,我和女儿去南禅寺买了一对珍珠鸟。由于女儿的用心照顾两只珍珠鸟在我家生活得很不错,还产下鸟蛋。孩子很珍视鸟蛋,说这是鸟妈妈的心头肉一定要好好照看,特意买了孵化器孵鸟蛋,可惜没有成功。我很想让孩子经历一下孵化的过程,就在暑假买了10只种蛋让女儿用孵化器孵化。

小鸡的孵化周期一般是20天,从第一天孵蛋开始,每天隔几个小时喷水,隔几天还需要照蛋。孩子在暑假里忙得不亦乐乎,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去看看蛋宝宝。等到第1819天的时候,距离孵化器远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小鸡的叫声,原来是未出壳的小鸡在蛋壳里发出的声响。等到第20天的时候,小鸡们如约一个一个开始啄蛋壳。女儿搬着椅子坐在孵化箱旁边几个小时地守着,看着小鸡一点点地啄破蛋皮,一次次努力冲破蛋壳但失败,再次努力。时间一点点地过去,小鸡不折不挠地一次次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终于有一只小鸡扑闪着柔嫩的翅膀挣脱蛋壳的束缚,颤颤悠悠地走了出来。小鸡的身体发紫只有少量绒毛,原来刚出生的小鸡是这样的,它成功地成为第一只从内而外走出来的生命!女儿在旁边激动地尖叫!“妈妈,小鸡出壳了,小鸡的生命力太强了!”。孩子拉着我的手跳着笑着,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一个珍爱植物和动物的孩子,一定会热爱生命;一个坚持给植物浇水、每天给动物喂食的孩子,一定会有责任心;一个坚守鸡蛋20天,见证小鸡艰难出壳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困难是成长的必修课。当看到小鸡出壳的一瞬间,其他言语都是苍白的,小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由内打破是生命”的真谛!我给女儿说,在妈妈小的时候,姥爷就告诉我说在同样的温度下,鸡蛋会孵出小鸡,但石头不会孵出小鸡,说明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朵小时候会因为忘记浇花实行急救行动,会把收获的小番茄珍藏很久舍不得吃,会因为金鱼死了大哭……我希望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有快乐、有悲伤、有幸福、有期待、有收获……,用真实的生活来滋养孩子。作为父母满足孩子这些简单朴素的愿望真的不难,只要父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相信孩子,真心实意地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经历和体验就足够了。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很多宝贵的品质,润物细无声的滋养胜过无数的说教。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孩子回忆起儿时的一段经历,成为她未来抵挡风雨的底气。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就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只有父母真正做到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的精神世界才会生长得枝繁叶茂,这应该就是俗话所说的“富养”吧!这应该也是我最初想给孩子“最好的”吧!我所理解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应该就是父母具备成长型思维,用积极的心态不断成长和学习,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坚信父母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温度,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让孩子自由飞翔。

少一(1)班查玟宇家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