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杨梅甜
有温度的碗
在我们半个小时的辛苦奋斗中,我们又是把树枝往下按,又是踮着脚尖伸长手去够杨梅,恨不得让自己的身体像物理课上做实验用的弹簧一样伸长,终于,每个人都拎着一大袋沉甸甸的紫红紫红、宝石般晶亮的杨梅,满面春风。
“走吧!”我招呼着我的搭档,“摘得差不多了。”
“好啊,回去先洗洗。”他看着手上袋子里密密挤着的杨梅,兴致盎然地跑过来。
我们刚走到洗手池边,迎面遇见了少年部的保洁阿姨。她问道:“你们刚摘的杨梅?洗过了吗?”
“还没呢,我们正要洗。”
“我去给你们拿两个碗来吧!要不要?”她热情地问道,声音也大了一点。
“好,好。”我们连声应道,“谢谢。”
她快步走到旁边,一下子戏法一样变出两只碗。不一会儿我们就在往碗里倒杨梅,听着她说:“这两个碗是食堂里我拿过来的,晚上你们吃完放在外边就好了。”
这两只碗可太合我们的心意了!洗起来、吃起来都方便极了。碗上的商标已经模糊不清,但边沿还残存着一点她手上的温度。
阿姨显然不打算就帮到这里,她还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个杨梅泡在水池里洗就行了,一定要洗两遍……这个坏的扔掉……”
我满怀敬意地看着眼前这张熟悉却又不熟悉的脸:总是见到,但总也没有交集,直到今天,才这样近地感受到一颗温热而善良的心,在一直关心着我们。
洗起来很快,本已鲜嫩晶莹的杨梅现在又水灵灵地躺在我们面前,我和同伴赶紧一人尝了一个。真甜!
阿姨也拿了一个:“好吃!”一边微笑着走了。
“再拿几个吃吧!”
“不用了!”那亲切的声音又远了一点。
“谢谢,谢谢……”我们趁阿姨没有走远,赶忙道谢着。
少二(1)邱泓议
杨梅记
早就看见了少一的学弟学妹们摘了一袋又一袋的枇杷,心中早已知道,属于我们的丰收,也不远了。
果然,在这个太阳照得人后颈发烫的下午,老师走进教室,告诉我们说,走,我们一起去采杨梅。
整天生活在天一的校园里,竟不知道杨梅树在哪里,还是在几个同学的带领下,才来到了金苹果旁几棵大杨梅树下。
杨梅树的枝干向各个方向延伸开去,如一把大伞,结满了诱人的果实。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便一哄而上,那些稍矮一些的枝干便成了同学们的“囊中之物”。可在下面的杨梅大都还是鲜红鲜红的,与平常在市场上看见的不太一样。“真酸!”有人尝了一口,皱着眉头抱怨道。
于是,同学们的目光便聚集在了树梢上方的那些杨梅上。那些杨梅不仅个头大,颜色深,还结得密。看着都直让人流口水。
我个子高,又是农村里长大的,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杨梅树下,跳起来,抓住一根粗枝干往下拽。一根结满了深紫色杨梅的枝条,便变得触手可及了。几颗早已成熟了的杨梅似乎是经不起这番折腾,一个个地砸在我的身上,在白衬衫上留下了几点无法抹去的令人难忘的痕迹。
那成熟的杨梅,挂在枝头,仿佛轻轻一碰,娇嫩的它们,便会脱离枝头,从我的指尖,一下子滑到我的手掌中,像一粒大珍珠一般,手心还能感受到丝丝的凉意,令人垂涎欲滴。
又有几个心急的同学,抓住枝干,一下子爬到摇摇欲坠的树枝上。
“小心点!”站在一边的王老师担心地喊道。“没关系!您放心吧!”话说着,只见那个同学两脚分开,落在两个树杈上,一只手攀住树干,另一只手向前伸,去够结在树顶上的杨梅,底下有同学用伞接着。
忽地听见一声欢呼,回头一看,竟是隔壁班的杨老师轻轻一跃,攀上了树枝,亲自为我们采杨梅,同学们大都停下手中的伙计,笑着观望着。
杨梅,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美味,更重要的,是在这炎炎夏日给我们带来了难忘的回忆。
少二(1)班郁肖栋
杨梅之约
在同学们上演了各种花式采杨梅大法之后,我们都开始迫不及待地大饱口福起来。有些同学身手敏捷,爬上了树后来不及采摘,伸手就往嘴里塞。
很多同学到活动结束都已经收获了满满一个袋子的杨梅,扬言着即刻就去洗了一起吃。
到了教室,便有一批人排着队伍在洗手池边准备冲洗杨梅,也有许多同学洗都顾不上了,打开自己的袋子往嘴里连塞了几个,还透过鼓鼓的嘴,拼命地挤出几个字:“嗯!真好吃!”。
过了一会儿,洗杨梅的大部队都陆陆续续地回来了,满袋满袋的杨梅都变成了一碗一碗精心打理过的“杨梅礼盒”了。每个人都平均有四五碗呢。
教室里很快就弥漫起了一股浓浓的杨梅味,教室外的走廊上也有一批同学在前阳台上呼朋引伴地招呼吃杨梅,这场景,活脱脱地像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小姐姐买杨梅的场景。
一口气吃了三四碗,同学们也都饱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杨梅变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又开始在班级里推销起来,各路求人吃完自己所剩的杨梅。
我也是其中被求的一位,满以为学校的杨梅不会很甜,还有几颗杨梅才透红便被摘了下来,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只有发黑,而且肉质硬硬的杨梅才会好吃。可谁知,当我随手从“杨梅礼盒”中去取出一颗塞入嘴中咀嚼一二后,才真正领略到了什么是好吃。
那种甜,甜彻心扉,不是外面能买到的杨梅所能比拟的,这是纯天然的的杨梅,经过了天一文化的熏陶,怪不得连红的杨梅吃起来也是那么的甜啊。我便毫不客气的把剩下的一碗杨梅给吃完了,还意犹未尽。
如果你走在天一的环道上,看见有几个嘴角带着点红紫色的少年,他们互相笑着,或许手上还拎着几个沉甸甸的袋子,那他们,一定是度过了一次难忘的杨梅之约。
少二(1)班周敬轩
快乐采摘
今天下午,少年部两个班级利用班队课时间,在金苹果公园内的杨梅林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杨梅采摘活动。
杨梅林在金苹果公园西侧,我们到达这里后,不由为这一片闹中僻静的果林而惊叹了:平时葱茏的绿色伞盖下藏了一盏盏一星半点的淡红淡紫色的小灯,紫色的杨梅饱满诱人,淡红的杨梅也羞涩得姗姗可爱。这里环境幽静,依“山”傍水,杨梅树几株几株地聚集在缓坡地上,地上铺满了松软的高大乔木的落叶,石桥边的芦苇丛筑成了这里与教学区的天然屏障。
同学们立刻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备好的塑料袋和地上捡的一些残枝,自由组队,奔向那些隐匿在绿叶丛中的小精灵。较粗壮的树枝上,虽能看见星星点点最甜的黑紫色浆果,但“臂”长莫及,好在校工抬来了梯子,方便同学们采摘高处的果子。有的手脚敏捷的同学索性爬上果树,笑呵呵地向树下等候的同学抛下一串接一串黑中带紫的鲜杨梅。我和同伴们到了一棵人较少的树下,悠闲地挑拣大个成熟的杨梅,落在我们袋子里的杨梅各个又大又甜。不大的果园里充溢着欢乐的气氛,连杨老师也童心大发,和同学们一起上树采杨梅。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都满载而归,和同伴分享甜美的劳动果实。
这次精彩纷呈的采摘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收获,更让我们从繁重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馈赠。希望能多多举办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少二(2)章一骊
十里杨梅甜
酷暑耀阳日,十里杨梅甜。
沿着天一生水斑驳的圆石一路前行,脚下的身影蓦而融入一片清凉的树荫。此处便是天一校园中的果林。而烈阳下,最夺人眼球的便是杨梅。
6月12日下午,少二全体学生来到果园中体验采杨梅。刚踏入她们的领域,浑身便透着一股清凉。抬首,在碧绿叶片的衬托下,一颗颗紫红色的杨梅如水晶般晶莹剔透地悬挂着,令人垂涎三尺。
大家蜂拥而上,立刻展开了完美的分工。有的同学在杨梅树下展开袋子,准备着迎接杨梅的下落;有的同学冲着树枝一蹦一跳,似是急着拉下树枝以便轻松摘取;有的早已撸起袖子,摆出一副将要爬树的架子。
用不着老师下令,大家便早已忙得不亦乐乎。每棵杨梅树上都能看到同学的身影,他们个个大显身手,胆小的蹭着树干一点一点地上爬,胆大的一溜烟冲了上去。双脚支撑着身躯,双手则在上方自然地采着那一颗颗紫红的玛瑙。眼看着就要不小心滑倒,但反映迅捷的他们又调整好重心继续采摘。而在下方的同学也没有闲着,抬起头不停地环顾四周,寻找着杨梅的“集中住所”,嘴中还不停地提示树上的同学:“那里那里!”“在你的左手边!”大家无比默契的配合让这项看似艰难的任务加快了许多。
老师不久后也加入了活动,看他那身轻如燕的背影,充溢着朝气的身躯,虽是年纪比我们大,但那采杨梅的速度与我们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轻轻松松一大袋。
原本胆怯的我在大家的鼓励之下也尝试着爬上树。一开始虽有些胆战心惊,后来终是适应了这种感觉,一颗颗杨梅中都充满了乐趣。
拎着一袋袋的杨梅回到教室,大家都收获颇丰。脚上都已溅上了紫红的杨梅汁,大腿也快麻木。但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果实是那么的饱满,味道是如此的酸甜。一次采杨梅的活动,收获的却远远不止味蕾的舒畅,更多的是同学友谊,师生情谊,更是体验到了劳动的艰难与乐趣。
就像杨梅,一开始总是酸的,但细细品尝,结果终是甜的。
少二(2)周义铭
在阳光下生长——记一次采杨梅活动
炎炎夏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农家乐”。
绕过僻静的西环道,穿过茂密的树丛,走过落满青梅的石子路,踏过满地归根的落叶,在枝繁叶茂之间,终于现出了今日的主角——杨梅。
遒劲的杨梅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飘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静静地扎根于落叶之中,顶着饱满鲜艳的果实,洋溢着新生的喜悦。
熟透的杨梅已经被风吹落了不少,但树上依旧是挤挤挨挨地挂满紫红、紫黑色的杨梅,杨梅的酸甜味夹杂在枝叶的清香中,愈发迷人。
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伸手去够杨梅,不多时,位置较低的杨梅便被采摘一空。
杨老师直接爬到了树顶,熟练敏捷地摘下数以百计的杨梅。几个敏捷的同学也手脚并用,爬上树梢,倚在粗糙而坚挺的树干上,源源不断地将一束束结满杨梅的枝叶递到树下的同学手中,乘劳作的间隙,还会取下几颗杨梅投入嘴中,脸上顿时扬起如杨梅一般甜蜜的笑容。
工人们搬来梯子,架在不便攀爬的树枝上,紧紧护住梯子,同学们便顺着梯子攀爬至高处,在其他同学的指导下,又黑又大的杨梅瞬间被收入囊中。一时间,杨梅树林里回响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捧着满满的杨梅和满满的欢愉离开了杨梅树林。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抽出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在枝叶之下感受劳动的乐趣,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唇齿留香的杨梅,更是大城市中难得的农家乐趣、中学生涯中难忘的生活体验与经历。在快乐而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习,在暖阳的简单拥抱下成长,走过时光,收获自信,这也许就是天一中学生态校园的宗旨和意义所在罢。
少二(2)班 胡晔闻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