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邂逅六一,校园欢乐同庆
端午邂逅六一,校园欢乐同庆
“端午临中夏,时清夏日长。”在这段独特的假期中,我们激动不已——端午节和儿童节接踵而至,粽香艾草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当彩色丝线和布料铺满课桌时,当写有端午安康的彩绘字体印在青绿色的气球上时,这场由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像一幅徐徐展开的传统画卷。
“叮叮叮”,铃声响了,同学们都急不可待地走出教室,有去画钟馗像的,有去做药锤的,有去猜谜的,有去扎香包的......端午的文化与同学的欢乐溶解在柔和的午后阳光里,悄悄绕进每一个人心里。
药锤活动的动手制作环节,同学小心地将草药均匀地铺在布料上,然后一点一点包裹起来,试图把它捏成一个圆润的形状。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不容易。草药
总是调皮地从缝隙中钻出来,怎么也不肯乖乖就范。同学为此急得满头大汗,手中的布料也被他揉得皱巴巴的。好不容易把草药包好了,接下来就是缠绕这一关,同学笨拙地拿起线圈,一圈圈地缠绕起来,可那长长的线团仿佛在与他作对,怎么绕都绕不整齐。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模样虽不算完美,但饱含其心血的药锤诞生了。看着手中的作品,同学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制作药锤的过程并不复杂,一块柔软的布料,一些具有香气的草药,一根细长的手柄,再加上针线和装饰品,看似简单的组合,却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这次端午手工做药锤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的乐趣,更让其明白了坚持和耐心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和老师们精心组织的这场活动,也让他深深感受到了天一中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当老师带着丰富的编绳材料走进教室,五彩的丝绳如彩练般铺展,大家跃跃欲试。我选了一根翠绿的丝绳,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编端午手绳。起初,面对交错的绳线,学生有些手忙脚乱,不是打结就是扰错方向。老师耐心地示范,告诉他手指要如何灵巧配合,用力要均匀,在老师一遍又一遍的指导下,渐渐的,学生开始找到了窍门,先是将绳子压上,再绕着指尖一转,穿过那个孔,一个结就打好了,手指轻巧地舞动,丝绳在指尖听话地穿梭缠绕着,再配上老师给的两个小粽子装饰,一条精美的手链初现雏形。编绳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它着蕴含的美好寓意与希望,如端午的驱邪祈福,每一种绳结,每一次缠绕都有着独特的故事,他将满心的祝福与愿望融入手绳,送给同学,这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缝香囊是个需要十二分专注的活动。穿针时,细线像调皮的精灵,在眼前晃来晃去。好不容易穿过针眼,第一针就歪出布料边缘。后排的男生突然递来顶针:“套在手指上试试!”在同学的提醒下,他笨拙地调整手势,让针脚慢慢变得整齐。填充香料时,艾草与薄荷的清香混着细碎的阳光,填满了整个香囊。缀上金色流苏的瞬间,这个亲手制作的小物件,仿佛封存了整个端午的味道,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放学时,走廊里晃动着五彩斑斓的蛋兜,书包上跳跃着形态各异的香囊。这场欢乐自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反复尝试与相互帮助中,触摸到了传统文化最鲜活的温度。原来传承不是生硬的教导,而是在丝线缠绕、针脚穿梭间,在同学的笑闹与合作里,在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中悄然完成的一场时光对话、一场端午邂逅六一的成长对话。
用户登录